返回栏目
音乐文化 • 正文

唐渊:语义重音vs音乐重音,兼谈“倒字”平衡

发布时间:  浏览: 次  作者:唐渊

在声乐表演与创作中,重音不仅是语音的强调标记,更是语义解码的密码锁和情感共振的调频器。这个问题,音乐学者唐渊在《两地曲》演唱分析中作了特别阐述,应大家要求,这里再作补充详细说明。
我们先来理解一下重音对语义的影响。以经典例句"我没说他偷我钱"为例,当重音分别落在七个不同字词时,能产生七种截然不同的语义指向:强调主体(我)、否定事实(没)、转移对象(他)、界定行为(偷)、所属关系(我)、财物属性(钱),这种语言现象在英语中同样显著(如"I didn't say he stole my money"的重音位移)。
这种重音对语义的影响,在唱歌和谱曲中同样至关重要。
唱歌时,重音位置的不同,不仅会改变歌词所表达的意思,还会极大地影响歌曲所传达的情感。倘若重音处理不当,极有可能使歌曲的情感表达出现偏差,甚至导致听众误解歌词的含义。
以经典歌曲《后来》为例,歌词 “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 如何去爱”,若将重音放在 “后来”,强调时间上的先后顺序,传达出一种历经时间沉淀后才懂得爱的感慨;若将重音放在 “学会”,则突出了从不懂到懂、从不会到会的转变过程,重点在于 “学会” 这个行为,表达出对自己成长的一种思考;而当把重音放在 “爱” 上时,更强调了 “爱” 这一情感本身,体现出对 “爱” 的深刻感悟。
又比如歌曲《小幸运》中 “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” 这句歌词,若 “原来” 读重音,是在强调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,突出之前没有意识到,现在才明白对方的重要性;若 “最想留住” 读重音,更侧重于表达对这份 “幸运” 的珍惜程度,突出 “想留住” 的强烈愿望;若重音在 “幸运”,则更强调 “幸运” 这一概念,突出遇到对方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。
在谱曲方面,也需要特别关注语义的重音位置。比如要避免出现 “倒字” 现象,“倒字” 是指在演唱时,由于旋律的原因,使得歌词的读音与正常读音不同,从而影响了语义的表达。但不能机械地、一味地避免 “倒字” 现象,因为这需要更高水平的语义理解和音乐感知。比如,歌曲《跟着共产党走》(也称《你是灯塔》)“你是灯塔,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;你是舵手,掌握着航行的方向”。很多专家说“你是灯塔”的“塔”字是倒字的,我赞同;但我分析了背后的原因。我猜想这首歌一开始应该是把共产党用其他词语作比喻的,而这个词的第二个字不是第三声,没有倒字现象;后来觉得原来那个比喻还是“灯塔”更为确切,所以改成“灯塔”但歌谱没有改。为什么没改?可能是疏忽了,也可能是权宜之计,因为“塔”字如果唱成第三声,下面的旋律将很难进行,跟“照”字不衔接了。
再如,歌曲《绿色军衣》其歌词“告别家乡的温暖,走向远方的风雨”呈现出典型的对比性语义结构。从语言学视角分析,“温暖-风雨”构成核心语义对立项,而“家乡-远方”仅为空间参照系,也就是说,这里真正对比的是“温暖”和“风雨”,对比项“家乡”和“远方”要服从于“温暖”和“风雨”对比项。再看“远方”一词谱曲,“远”作为承载核心语义的语素,需要配置更强的节拍重音和更长的时值,尽管这可能导致“方”字在四声调值(fāng,阴平)与旋律走向之间出现声调偏离。这种有意识的“倒字”处理,实质是通过牺牲局部声调准确性来保全整体语义完整性的艺术抉择。如果曲作者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,那么,演唱者在二次创作时,“远”字需要比“方”字唱得更重一些,以求更好地突出歌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。
同样,在第二段歌词“沿着亲人的目光,融进雄壮的军旅”中,“雄壮”这个词在演唱时也不能唱得太重。因为如果“雄壮”两个字唱得过重,可能会破坏歌曲整体的情感平衡,使得这一句的表达过于突兀,无法与前后歌词自然衔接,影响整首歌曲的艺术效果。
总之,无论是唱歌还是谱曲,都需要精准把握重音位置,充分理解歌词的语义,才能创作出或演绎出优秀的音乐作品,让听众更好地感受歌曲的魅力。

    相关文章Related

    返回栏目>>

    Copyright@2006-2020 WWW.ZEREN.ORG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Power by DedeC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