责任网_责任天下网

热门关键词: 责任大使  中国责任  责任唐渊

责任联盟

更多
音乐文化旗下栏目:

唐渊:评判唱歌好坏的标准应该是什么?完全声乐!

来源:百度头条      作者:唐渊     人气: 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5-08
摘要:有人说,评判唱歌好坏的标准只有两条:自己唱得舒服,别人听得喜欢。乍一听,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,但实际上也误导了不少人。如果这只是普通爱好者基于自身感受的分享,倒也无可厚非;然而,若专业人士在授课时宣扬这样的观点,那就着实是不负责任的 论调

有人说,评判唱歌好坏的标准只有两条:自己唱得舒服,别人听得喜欢。乍一听,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,但实际上也误导了不少人。如果这只是普通爱好者基于自身感受的分享,倒也无可厚非;然而,若专业人士在授课时宣扬这样的观点,那就着实是不负责任的论调了。

从逻辑层面剖析,这一观点其实是个伪命题,其中的两句话都难以成立。首先,即便是业余歌手,内心往往也渴望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他们就需要进行练习,而这个过程常常涉及到纠正以往养成的不良习惯。这本质上是一个从原本的 “舒服” 状态转变为 “不舒服” 状态的过程。因为许多人自认为的 “唱得舒服”,实际上可能是习惯性跑调或者发声方式错误,比如喉音过重等问题。而这类演唱上的缺陷,通常很难靠自己察觉,往往需要借助外部的反馈才能发现。倘若将 “自己唱得舒服” 作为评判好坏的标准,就相当于在鼓励演唱者故步自封,这显然与艺术不断追求进步和提升的客观规律相悖。

者, “别人听得喜欢” 这一标准,其本身也存在很大的模糊性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音乐喜好,那么究竟该以哪些 “别人” 的喜好作为评判的依据呢?是以广场舞大妈的热情掌声为标准,还是以专业评委的严苛打分作为标准呢?例如,一些短视频神曲凭借着洗脑的旋律在大众中广泛传唱,深受普通听众的喜爱,但在学院派的专业音乐人士眼中,它们可能被视为缺乏艺术价值的 “音乐垃圾”。此外,即便是在专业人士群体内部,由于个人的专业背景、审美观念和欣赏角度存在差异,对于同一首歌曲的评价也可能大相径庭。所以,仅仅因为一部分专业人士给出了好评,并不能确凿地证明这首歌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。如果盲目地追求 “别人喜欢”,演唱者很可能会陷入媚俗的境地“三俗”的其中一俗就是媚俗,这是我们应该反对的),或者将演唱变成一种流于表面的行为艺术,这样的演唱与真正的艺术价值已经相去甚远。

综上所述,“自己唱得舒服,别人听得喜欢” 这一观点在非专业的、强调自我表达的场景中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。在这样的情境下,音乐作为情感表达的媒介,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抒发,这一观点可以被看作是一种 “自娱自乐的免责声明”。然而,一旦上升到专业演唱或艺术评价的层面,仅仅依据主观感受或单一的反馈来评判一首歌的好坏显然是不够的。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音准、节奏、演唱技巧、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的标准,以更加全面、客观、专业的视角来进行评判。

那么,评判唱歌好坏的标准到底应该是什么?听一听音乐学者唐渊的“完全声乐”系列讲座就知道了。

【唐渊】词曲唱音乐学者,声乐理论研究者,全国职工演唱大赛副主任、秘书长、评委主任,责任天下文化院院长。

唐渊主讲,讲我该讲,理性发声,责任天下!

责任编辑:唐渊

上一篇:唐渊:声乐老师胡吹广告该不该相信?

下一篇:没有了

关于我们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|   本站投稿   |   广告申请   |   链接申请   |   不良反馈
Copyright@2006-2020 WWW.ZEREN.ORG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Power by DedeCms
电话:13357182003(合作热线)    邮箱:1059030785@qq.com
京ICP备19003720号-1

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1701

  

责任天下文化院主办 中国责任研究院指导